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互聯網巨頭進軍IM:源于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時間:2014-01-03 22:43   來源:百度百家   責任編輯:毛青青

    文:朱翊

    IM產品的最顯著黏性在于用戶關系,因此騰訊QQ在十余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團隊成長為比肩國際的一流互聯網巨頭,這其中由用戶關系創(chuàng)造的價值不僅創(chuàng)造了騰訊千億市值,更是奠定了以用戶關系為核心的商業(yè)模式成型。騰訊之后,大多互聯網巨頭也相繼進軍IM領域,紛紛推出在很多方面都比騰訊QQ有著不錯優(yōu)勢的IM產品,不過它們的結局都比較悲慘,大多情況下都以折戟方式落幕。

    傳統PC時代涌現的QQ挑戰(zhàn)者,大多是對社交網絡市場價值的搶奪,因此能從騰訊QQ口中哪怕搶出一丁點殘羹剩菜,也將意味著其自身在這個市場上不用再喝西北風。然而事實的結局是,這些挑戰(zhàn)者雖然可以將IM產品做得比騰訊QQ還好,但他們解決不了社交網絡的核心——用戶關系的遷移和用戶行為習慣的轉移,因此這些挑戰(zhàn)騰訊的先鋒在市場上,迄今為止沒有一家活得安好。不過,在互聯網車輪的發(fā)展軌跡之后,大多廠商也明白了挑戰(zhàn)QQ的社交網絡是一場無用功,因此大多廠商均放棄了這個計劃。

    而隨之而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骨子里透露著社交基因優(yōu)勢的騰訊,再一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奠定社交王者地位。特別是微信之后再無米聊的時代里,所有的移動IM也重新履行了PC時代的IM產品的杯具之路,不管這些移動IM是主打通訊還是移動社區(qū),亦或是LBS的其他產品特色,它們在市場地位方面仍然無法趕超騰訊,甚至于它們所做的工作只是簡單的PC時代的內容遷移,但它們仍然改變不了騰訊領先的局面。

    但在挑戰(zhàn)方面,移動互聯網時代和PC時代卻不同。傳統的PC時代,大多廠商折騰一番自知無法撼動騰訊地位之后,便紛紛放棄了搶奪騰訊IM市場份額的計劃,但是在當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多移動IM在攻占騰訊之后也慘遭失敗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著對IM領域的沖擊。很長第一段時間里我將這種不放棄的精神稱之為毅力,但后來才發(fā)現,真正導致這些廠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放棄對騰訊的僅供,更大的原因在于這些廠商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得知這個緣由,是源于一次與一個行業(yè)資深人士的深入交流。我們當時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我提出為什么大多傳統PC廠商多次挑戰(zhàn)騰訊失敗之后都會放棄,為什么移動互聯網廠商反而加劇挑戰(zhàn)力度?因為大規(guī)模的做著并沒有多大實際價值的事,對于企業(yè)而言也意味著人力、資金和時間等方面的損耗。另外一方面,如果僅僅是因為這些企業(yè)也需要自己的IM工具的話,那么騰訊QQ和其他市場上的相關通訊軟件,即可全方面滿足需求。

    然而大多數互聯網巨頭,最終還是選擇自己開發(fā)IM產品的方式。阿里巴巴、新浪、網易、百度,加上剛剛推出IM產品的京東,這些互聯網企業(yè)在對待IM產品需求的情況下,都將產品功能更完善、用戶體驗更好、品牌口碑更佳、市場份額更廣的騰訊產品棄之門外,繼而選擇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時間開發(fā)一款根本沒法和騰訊QQ相比的IM,這是何理由?

    答案讓人出乎意料。因為我得到的答案是,這些廠商之所以開發(fā)自己的IM產品,是源于廠商自身對自己的不信任,以及缺乏對這個互聯網時代的環(huán)境安全感。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dstuf.com/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