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葬禮哭喪人能哭出家屬親友的悲傷?
時間:2016-04-05 09:52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在成都華陽,42歲的金桂花(化名)卻一臉疲態(tài),沒有心思外出。就在前一天晚上,她才替一戶人家哭喪,F(xiàn)在,她的聲音已經明顯沙啞。不過,這場聲淚俱下的嚎啕大哭,帶給她的回報是120元。“哭喪的價格隨緣,死者的家屬愿意給多少就多少。”(中國網4月4日)
今天,筆者路上遇到一份喪事,場面之宏大,人數(shù)之眾多,在白色、藍色為主色調,用氣體搭成的拱形門、眾多的花圈呼應下,隨風而動,飄揚著對死者的哀吊,也有過于講排場之嫌。吸引四面八方而來的,無非是陣陣入耳的職業(yè)哭喪者的有韻律、有感情、有情節(jié)的嚎啕大哭,這聲音之大,哭的持續(xù)時間之長,聽得筆者心都碎了,內心立馬不舒暢了。貌似筆者也進入了哀傷之列!這場面營造的好感人,但是誰做到的呢?兩三個職業(yè)哭喪者。
哭喪作為儒家禮儀之一,是中國乃至東亞儒家文化圈喪葬習俗的一大特色,以哭的形式寄托親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紀念長輩的生平事跡。這個文化我們應該尊重。但這個哭應是誰對逝者的表達?這個喪葬文化由誰來真正傳承?是不是現(xiàn)在就應變成了演繹,用職業(yè)哭喪者人來尊重文化?
筆者對替人哭喪的成為職業(yè)理解為應運而生的結果。沒有需要,哪里來的產出?有些人用“想念卻哭不出來充當找職業(yè)哭喪者的理由”,人到悲傷的時候,眼淚自然流出,嘴上自然會說出一些哀思的話語。不管用詞當與不當,語句通與不通,眼淚流量大與小,但這都是感情的真實表達。難道非要找職業(yè)替哭者用大嗓門把排練好的千遍一律的韻調、內容說唱出來才能代表你們的哀吊?究其原因,家屬親友并不是對逝者有深深的思念,而是要用職業(yè)哭喪者哭得聲音大,時間長等方式搞出大動靜,彰顯活人面子,攀比為之的吧?
筆者堅信:生前,對他(她)照顧關愛到位,對得起自己良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支持生者比任何逝后風光來的都實在;逝后葬禮應當尊重當?shù)仫L俗,但是不能借風俗之名大操大辦,用所謂的排場博得眼球,應提倡節(jié)儉。
家屬親友哭出來的叫哀思之聲,職業(yè)哭喪那叫商業(yè)之聲!李明羽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