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自殺引發(fā)的父母教育思考
時間:2019-04-24 16:31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青青
4月17日,一段視頻令大家唏噓不已:一名少年在上海盧浦大橋跳橋自殺,母親看著橋下的孩子,雙膝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上海有關部門稱,跳橋者是一名17歲男生,跳之前,曾與其母親發(fā)生口角。無獨有偶,之前在泰國也發(fā)生過類似的事件,父親和兒子發(fā)生了爭吵,父親對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然后遞給兒子一把上了膛的手槍,兒子當著父親的面,拿起手槍,對準自己就是一槍,當場斃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慘劇,值得深思。
當事件發(fā)生后,很多網友說,“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嬌貴太脆弱了。”也有很多人表示理解,“有過相同經歷的人才會懂。”“我媽就是這樣,不管場合,一不順心就罵我,罵我為什么不去死。”很多時候,毀掉一個人,一句話足夠了。其實,無論哪種說法都有其道理,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再好一些或者父母在說話的時候注意一下語氣和言辭,這樣的悲劇都不會發(fā)生。然而心理學家科胡特說過一句話:“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也就是說,孩子脆弱的心理也來自父母的教育和熏陶。悲劇的發(fā)生實質上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
父母教育孩子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堅決就是:尊重,接納,冷靜,平等,溫柔。而有敵意的堅決就是:黑臉,威脅,指責,憤怒,打罵。很多家長平時采取的多是這種有敵意的教育方式,雖然一時管住了孩子,卻對孩子心理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而不含誘惑的深情就是:不含誘惑的鼓勵和不用愛去綁架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喜歡做這樣的事情:期末考好了,我獎勵一千塊錢。”這就是“帶著誘惑的深情”,這樣的獎勵或讓孩子把利益看得太重,扭曲了價值觀。應采取不含誘惑的鼓勵,讓孩子明白無私付出的偉大和勞動的光榮。同時,也不應用“父母都是為了你好”而強迫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進行感情綁架。所以說,不含敵意的堅決,是最好的界限原則。不帶誘惑的深情,是最好的愛的態(tài)度。(胡長駿)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