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碩博畢業(yè)生人數(shù)首超本科生
時間:2023-04-06 19: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原標題:北京碩博畢業(yè)生人數(shù)首超本科生
其實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更要考慮歷史的進程”。但這句話只有親身體會的時候才知道殘酷。很多人咨詢我要不要讀博士的時候,一般是要勸退的,除非家里有礦或者有關系。中國最近十年的確越來越內卷了,越往后內卷的概率就越高。讀博士的過程,只會讓你在高強度,大壓力下,一個較狹窄的空間上繼續(xù)專研,獲得博士學位并不能保證你工作的高收入和研究內容轉化為生產力。
所以很多人讀博讀著讀著會焦慮,發(fā)現(xiàn)沒讀博的同學的收入很不錯;于是設想假如自己沒讀博,可能會混得更好;擔心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沒有人能保證博士畢業(yè)就是高收入,很可能收入還不如一般打工的。在中國這點可能更明顯。你比如,地理學的很多博士,在上海某些高校做教職收入就是不如上海送外賣的騎手,開地鐵的司機。所以憤世嫉俗沒必要,多想想當初為什么讀博士,這個選擇的初心是什么?
事實證明,學術界不需要這么多博士,尤其是人文社科和基礎理科,一些工科博士除了做教職還可以去做研發(fā),研發(fā)還是需要博士這個級別的。在中國很多人壓根沒想好未來規(guī)劃,就讀博了。適合讀博的人真得很少。在國外你會發(fā)現(xiàn)50幾歲讀博的。很多人讀博士還是為了生存,而不是馬克斯韋伯所說的“以學術為志業(yè)”。
大部分人讀研讀博恰恰是本科畢業(yè)后無法賺到錢,搞研究本不需要那么多人,F(xiàn)在的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很難在社會分工中找到合適位置,于是要讀研讀博。其實是經濟轉型升級出問題了,很難創(chuàng)造出和大學畢業(yè)生成比例的就業(yè)崗位,于是內卷就發(fā)生了。每年幾十幾百萬人為了賺錢去讀研讀博,真的是緣木求魚。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