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乾隆朝最有權勢的大臣,乾隆死后和珅的大靠山也就不復存在了。嘉慶皇帝馬上列出了和珅二十條大罪,原本計劃要凌遲處死和珅,但這時有一個大臣幫和珅說了一句話,使得嘉慶改變主意,和珅才得以保存?zhèn)全尸。這個大臣是誰?咱們先從和珅的身世說起。
和珅出生于1750年,原名是鈕鈷祿善保,上學后才改叫和珅。籍貫是今天的內(nèi)蒙古,屬于八旗里的正紅旗。正紅旗在當時是最小的一個旗總人口約十一萬人。滿清入關后原本的八旗逐漸分化,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正紅旗則屬于下五旗之列。
康熙初年的四大輔臣索尼、蘇克薩哈、鰲拜和遏必隆都是出自上三旗。上三旗也是清朝皇帝最為信任的部隊,在朝堂之中上三旗也有很大的優(yōu)勢,所以和珅之后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在當時的環(huán)境之下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其實大家對和珅的認識都存在很大誤解,尤其是年齡方面。在諸多的影視劇中,乾隆、紀曉嵐、劉墉、和珅給我們的印象是年齡都大致相等,這其實是個天大笑話。歷史上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乾隆比和珅大39歲,劉墉比和珅大31歲,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和珅跟這三位相比簡直是個小鮮肉,不僅年齡是最小長得也是最帥的,按我們現(xiàn)在的標準絕對符合小鮮肉的要求。最丑的應該是紀曉嵐,此人不僅丑還好色,最為關鍵的還磕巴,不知道何來的鐵齒銅牙之說。
乾隆死后,眾臣上奏要求把和珅凌遲處死,此時正是劉墉的一席話才改變了嘉慶的注意。劉墉原話意思是這樣的:“和珅雖罪大惡極,但他是先帝時期的重臣,不能不顧及先帝顏面啊”。所以才有了后來和珅的自縊而亡。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和珅和中堂就此逃過凌遲一劫。
和珅所犯之罪按理應該全家處斬,他的兒子豐紳殷德之所以沒有被殺,跟一個女人有很大關系。這個女人就是和珅的兒媳固倫和孝公主,嘉慶看在妹妹的面子上饒了豐紳殷德一命。后來豐紳殷德被嘉慶派到烏里雅蘇臺(今天已屬于外蒙古),在外蒙古待了四年就死去了,時年36歲。
豐紳殷德跟固倫和孝公主生有一子二女,兒子很早就死去了,兩個閨女長大后來嫁給別人了。其實和珅40歲的時又添了一個兒子,但這個孩子兩歲時就死去了。這就是和珅后人的情況,事實很無情從直系后代這方面來說,和大人絕后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