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之死
赤壁之戰(zhàn)后,原本處于蜜月期的劉備、孫權集團,因為荊州歸屬問題,而陷入明爭暗斗的狀態(tài)。起初,因為擔心曹操會趁虛而入再征江東的孫權,因為劉備集團的實力不斷膨脹,而產生了態(tài)度方面的改觀。
與此同時,劉備集團在荊州的扎根,也讓曹操感到寢食難安,故而,曹操和孫權暗地勾結,孫權麾下的將領呂蒙偷襲并占領了荊州,關羽也因為戰(zhàn)爭失敗而被俘,最終命喪黃泉。
而讓人感到詭異的是,關羽死后不久,呂蒙也隨之喪命,而呂蒙的死因,千百年來一直讓人感到津津樂道,并且衍生出了不少說法。
文學角度的呂蒙之死
關于呂蒙之死,文學角度認為這是關羽索命導致的。
根據(jù)小說《三國演義》,孫權派遣呂蒙偷襲并攻占荊州以后,孫權為呂蒙大擺慶功宴,結果酒喝到一半,呂蒙突然跳起來,坐在孫權的寶座上,而后痛罵孫權。
孫權正在驚訝之際,呂蒙才說:我是關羽,死后向呂蒙索命來了。
話說完以后,呂蒙就倒地而死。
而之所以在文學上給呂蒙安排這樣的結局,主要有兩種原因:一來,為了照顧呂蒙去世的真實時間點(關羽被害之后);二來,則是為了迎合民俗:畢竟關羽在儒釋道三教,都是圣人、神仙、菩薩,殺害神佛的人,下場不能好,而且必須被神佛追究,于是這一民俗思想折射在文學上,有了文學上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的說法。
科學上的呂蒙之死
根據(jù)史書記載,呂蒙死于疾病。
東漢末年醫(yī)療條件較差,尤其是江東之地,當時由于開發(fā)較晚,因此不論文化還是醫(yī)療,都處于較為貧瘠的狀態(tài)。
呂蒙追隨孫權集團連年征戰(zhàn),身子骨在戰(zhàn)爭中,落下了不少病根,更何況指揮、調度軍隊,設計如何算計對手勞心耗神,因此早在和關羽打仗之前,呂蒙的身體就已經不大好了。
而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病人如果全身心牽掛于某一件事,是可以激發(fā)其求生的意志,延長其生命的。討伐關羽的戰(zhàn)爭,在一定程度上,讓呂蒙得以提著一口氣,繼續(xù)活著。
而隨著關羽一死,呂蒙放下了牽掛的事兒,所提著的一口氣也隨之消散,其求生意志也開始急速衰落,于是有了關羽和呂蒙先后相繼死亡的一幕。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