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發(fā)布《2013年中國金融穩(wěn)定報告》稱,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各方面條件已經具備,內部已達成共識,可擇機出臺并組織實施。通俗理解就是,國家不再為儲戶在商業(yè)銀行的存款兜底,允許銀行破產倒閉,一旦有銀行破產,儲戶的存款將由存款保險機構賠償,但賠償有一定限額。
杭州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儲戶一定要做好兩個轉變,一是觀念轉變,不能再迷信銀行不會倒閉了,要有風險意識,把銀行當作一般企業(yè)來看待,經營得不好,一樣會關門。
二是儲蓄方式轉變,大額存款盡量分開存放,也就是雞蛋要放在不同的籃子里。這樣萬一一家銀行發(fā)生風險,也不至于損失過大。
利率浮動空間可能更大
從各國的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往往導致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由此市場存款利率上升,貸款利率下降,商業(yè)銀行利潤空間被擠壓。為了防止出現(xiàn)銀行不良貸款增多和資產貶值帶來的擠兌危機,各國一般都會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中國央行去年6月開始打開存款浮動區(qū)間,開閘利率市場化,當然不能讓各銀行挾帶著廣大儲戶光著膀子沖鋒陷陣。
今年以來,隨著流動性收緊,利率價格戰(zhàn)愈演愈烈,不少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開始偏重于風險較大的中小企業(yè)貸款等業(yè)務。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國內商業(yè)銀行經營風險顯著上升,破產倒閉再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務”。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在銀行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如果存款保險制度繼續(xù)缺失甚至不完善,那么,不是有些中小商業(yè)銀行因為儲戶缺少安全感,使之存款過少而無法生存下去;就是有些膽大妄為的銀行以高利吸引儲戶而過度投機,造成商業(yè)銀行風險約束機制弱化,弱化了市場約束。
近日,國務院相關金融工作會議上還提出,要讓更多的民間資本和民營金融機構進入銀行業(yè),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制度,民間資本和民營金融進入銀行業(yè)可能存在較大的后顧之憂,儲戶也未必放心在這些銀行存款。
可以預見的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之后,商業(yè)銀行間的差異化將更加明顯,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加快,未來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將遠遠大于目前。
不過,也有專家擔憂,如果只是負責為商業(yè)銀行的風險埋單,存款保險制度會助長后者的道德風險。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表示,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的存款保險機構都有風險管控職能,比如在美國和中國臺灣,存款保險機構除負責賠付外,還具備對銀行重組甚至監(jiān)管等廣泛的功能,投保銀行有任何污點,存款保險機構一清二楚,同時保費也區(qū)別對待,商業(yè)銀行要為違反道德運作增加更多的成本。他認為,如果存款保險機構真的是在一個信息透明的情況下,信用都建立在銀行的行為、大家都能聯(lián)網,道德風險是不可能的。
保障存款人權益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