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哲學教育的靈魂: 經(jīng)典閱讀,還是論證?
時間:2013-02-12 19:06   來源:川北在線編輯部   責任編輯:毛青青

   摘要

  漢語哲學界普遍認為,掌握西方哲學精髓的最可靠路徑就是經(jīng)典閱讀,而這里所說的“經(jīng)典”,又被普遍地等同于那些經(jīng)過時間考驗的哲學大師的著作。本文將指出,這種貌似有理的觀點,忽視了西方哲學經(jīng)典的龐大數(shù)量和身處中國的學習/研究者的有限精力之間的尖銳矛盾,并在客觀上模糊了哲學和文獻學、思想史等輔助性學科之間的界限。實際上,哲學研究的最高境界乃是掌握進行批判性思維的一般方法,而不在于掌握大量的關于哲學經(jīng)典的文獻學知識。前者是求智慧的道路,后者則只是求博學的道路。而要走上前一條道路,我們就必須適當減少經(jīng)典閱讀在哲學教育中所占的權重,慢慢提高“論證訓練”的權重。為了能夠比較系統(tǒng)地引入“論證訓練”的教學程序,筆者建議國內有條件的高校適當引進英語世界頂尖哲學系所使用的大學本科/研究生哲學教材,由此努力縮小在哲學教育流程方面的中外差距。

  在我國目前的哲學學術討論中,“如何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哲學教育流程”,乃是一個比較邊緣性的話題。在一些同仁看來,和前沿問題研究相比,對此類問題的討論顯得實踐色彩過濃而理論色彩不足。但在筆者看來,至少就哲學這個專業(yè)而言,在“教學實踐”和“學術研究”之間劃出一條楚河漢界,本身就不太合理。這主要是基于兩點考慮。第一點考慮是純理論性質的。哲學和一般的知性學科不同,不同的哲學學派關于“哲學到底是什么”這個基本問題,往往會產(chǎn)生巨大的意見分歧(與之相比較,持有不同學術觀點的化學家,卻不會在“何為化學”這個問題上產(chǎn)生根本性分歧)。用行話來說,這就是所謂的“元哲學分歧”(metaphilosophical disputes)。很顯然,持有不同的元哲學觀點的哲學家,在設計哲學人才培養(yǎng)流程的過程中,往往就會把本派的想法摻入其中(因為他們很清楚,哪種教學模式占據(jù)了傳播學優(yōu)勢,秉承了相應哲學傳統(tǒng)的學生就更可能會在未來占據(jù)學術舞臺,并將自己的學術范式繼續(xù)傳播下去)。由此看來,不同的哲學教育流程之間的沖突,實際上往往反映了不同的元哲學觀點之間的沖突,因此是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論背景的。

  第二點考慮則主要關涉到了我國哲學界的現(xiàn)實。概而言之,我們目前的哲學教育模式,和西方差別太大,彼此的課程表交集過小。眾所周知,我國哲學本科生教育的課程是按照“馬”、“中”、“西”三大模塊來區(qū)分的,即以哲學學派和哲學史為分類的主要依據(jù)。但在哲學發(fā)達國家(尤其是美國【1】 ),哲學的核心課程卻由以下諸模塊構成:形而上學、知識論、心靈哲學、科學哲學、倫理學和政治哲學。在這幾大模塊中,前三者都在我國的哲學分類體系中毫無對應位置。換言之,人家教材里教的東西,我們很多都不教。由此導致的后果是:我們的學生要申請獲得普林斯頓、匹茲堡、紐約大學等名!2】的“博士候選人”(對應于我國的博士研究生)資格,難度會非常之大(遑論學成以后報效國家),而我們的非“海歸”教師要在西方重要哲學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其難度則可能會更大(很多人誤以為這是語言差異導致的,其實更深刻的原因還在于學術范式差異)。這也就是說,恰恰是哲學教育流程之中外差異,構成了阻礙我國哲學研究走向國際化的主要瓶頸。

  那么,在中西(尤其是中美)哲學系課程表設置方面的差異背后,又體現(xiàn)出了怎樣的元哲學分歧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dstuf.com/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